[点评]
元丰五年(1082)寒食节作于黄州。前一首以苦雨中凋谢泥污的海棠花象征自己的命运遭际,寓意较浅直,“暗中”二句用事亦生硬牵强。但用“燕脂雪”比喻在雨中纷纷落下的海棠花瓣,又把被久雨摧谢的海棠拟为少年病后变成白发老人。喻象或点化出新,或纯然独创。近人高步瀛赞此首:“词清味腴。”(《唐宋诗举要》卷一)后一首写自己居室的荒凉危险和生活的穷困艰难。起句“春江欲入户”已雅丽新奇。“小屋”“濛濛”二句以妙喻逼真描状荒凉之景中渗透了悲痛之情。“空庖”“破灶”二句提炼生活细节极切实、典型。有了这些鲜活、传神的描写,使结尾四句的长歌之悲格外沉痛。结语上承“湿苇”,既是写实,又是用典,双关寓意,余韵悠然。清代汪师韩认为:“二诗,后作尤精绝。”(《苏诗选评笺释》卷三)可谓见仁见智。
过江夜行武昌山上,闻黄州鼓角[1]
清风弄水月衔山,幽人夜渡吴王岘[2]。黄州鼓角亦多情,送我南来不辞远。江南又闻出塞曲[3],半杂江声作悲健。谁言万方声一概[4],鼍愤龙愁为余变[5]。我记江边枯柳树,未死相逢真识面。他年一叶溯江来[6],还吹此曲相迎饯。